台灣北部的電力在日治初期只有仰賴龜山(1905)和小粗坑(1909)的水力發電所,但由於受到颱風嚴重影響就會停止運作而導致斷電斷水,因此當局便考慮在台北、基隆設置預備發電所,並首先於1911年,在台北公館設置了容量900千瓦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1934年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啟用後廢止)。
在基隆地區的電力設施,最早是1909年設置在田寮港庄的變電所,以處理從台北傳輸來的電力。後來才在1919年規劃設立容量2,000千瓦的火力發電所,地點選在基隆變電所隔壁,但由於位置靠近公學校及小學校,擔心煤煙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石坂莊作、許梓桑、明比實平等人曾上書向台北廳表達反對意見,基隆火力發電所的計畫因此延宕。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於是在1920年8月將計畫更改,包含了將煙囪高度調至170尺以上、增加煙道截面積、增加自動給炭機等改善措施,而台灣總督府在同年10月5日同意了基隆火力發電所的興建案。基隆火力發電所在1921年2月14日動工,同年11月10日完工;試運轉完畢後,在1922年2月14日正式投入營運。
到了1930年代,基隆火力發電所周邊已住宅林立,同時當局也有計畫要擴大整體的電力設施,在基隆地區設置35,000千瓦的發電所,於是選定在八斗子新設「北部火力發電所」(現在是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在1937年2月動工,1939年4月落成,是台灣日治時期發電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所。
在基隆市區的基隆火力發電所則在1938年停機,其設備在1943年因應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要求,移到了澎湖火力發電所。
- 基隆火力發電所:基隆市雙葉町94番地
- 原址:基隆市仁愛區延平街12巷
基隆火力發電所平面圖 來源:アジ歴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運河及提塘変更の件 (1920) |
基隆火力發電所現在是一般的民宅,隔壁的基隆變電所則還在使用中。附近的台電基隆區服務中心是以前的台電基隆出張所,台電基隆區配電中心應該是以前台電的職員宿舍。
基隆火力發電所位置 來源:中研院(1944-09-09) |
現今位置 底圖來源:台灣通用正射影像 |
您好~我上個月也在臉書PO上基隆火力發電所的所在地佐證,但沒想到2022年已經有人研究出來,今天才看見這個部落格,希望有機會能夠認識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