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3

基隆已消失建築28:高砂公園

基隆市中心曾有一處公園──「高砂公園」,是基隆市少有的大型公園,公園設有劇場、運動場、瀑布假山水等設施,而且公園內還有小山丘,可讓人俯瞰基隆港的風景,甚至還可以看到和平島。

可惜這座公園在戰後約1950年就被廢除了,原處在現在是一般的房舍,看不出以前是公園的痕跡,只留下了公園旁的「公園街」路名,不知道高砂公園的人,可能還會對公園街路名的由來感到一頭霧水。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高砂公園設立

高砂公園的設立是為了要慶祝嘉仁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在1900年5月結婚,基隆的本島人、內地人居民為了紀念此事,分別規劃在基隆設立公園及公會堂,公園選定在市區和興頭街旁的小山丘,公會堂則是在後來基隆神社的位置(公會堂後來才搬到山下)。

話說,高砂公園的基地中央本來就是綠樹成蔭的小山丘,高度約有20公尺(六、七層樓高),山丘下方圍繞著和興頭街、後井仔街、崁仔頂街。在1885年隨法軍來台的攝影師André Salles就拍到了當時基隆市街以及這處小山丘的影像。

1885年基隆市街
1885年的基隆市街,市街後的小山丘是後來的高砂公園
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募款及規劃後,公園預定地也被畫到了基隆市區計畫圖上。公園後來約在1905年8月完工,但此時的公園範圍只有小丘周邊的1,200坪,還沒有完全開闢完成。這個公園被基隆辨務署長七里恭三郎命名為「高砂公園」,因為公園是在台灣人唱和下所設立,而「高砂」(Takasago)為日本對台灣的俗稱。

高砂公園完工後,紀念台灣守備隊病、戰死者的「招魂碑」在1908年4月,從基隆重砲兵大隊營區內,遷到了高砂公園東側入口處的小丘上。(後來在1926年再搬到了法王寺的忠靈殿)

1905年基隆港築港工事設計實測圖
1905年基隆港築港工事設計實測圖上的(高砂)公園預定地

之後,基隆支廳在1912年才再進一步開闢高砂公園,使公園面積達到了4,500坪,公園裡有老樹、小橋、流水、人造瀑布、休憩所、花棚、運動場等設施,在1913年12月7日舉行開園儀式,而高砂公園內也時常有舉行小學校、公學校的運動會、消防演習、台灣人廟會祭典等活動。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公園
基隆小學校在高砂公園舉行運動會
基隆小學校在高砂公園舉行運動會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另外,基隆市的町名「高砂町」也就是取自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町及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町及高砂公園
來源:基隆全圖(1930)
從高砂公園向北遠望基隆港
從高砂公園向北遠望基隆港,圖中道路是現在的孝三路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高砂公園完工後,公園內也陸續設置了其他設施。例如基隆劇場株式會社在1924年3月15日,在公園內新設的「新聲館」劇院。(基隆劇場株式會社還有另外經營在日新町的基隆座)

新聲館火災現場
新聲館火災現場(1933年)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在1926年,有基隆市的民眾希望能在高砂公園內設置音樂堂,作為公園的娛興設施,並可兼做中元普渡固定的「主普壇」使用(原本是每年一建,普渡後拆除)。此主普壇先是參酌地方主普十一姓宗親的意見,由市役所土木係設計的八角形建築,之後再由總督府技手井手薰修改設計,是一棟鋼筋混凝土造的三層樓建築,高51尺,在1929年8月29日完工;工程費用由基隆市役所出6,000圓,十一姓宗親及慶安宮出9,000圓,共15,000圓。

在音樂堂的旁邊,還有1930年完工的基隆同風會事務所,基隆同風會是由許梓桑在1920年成立的社會公益組織,而在此處事務所設有幼稚園以及不良少年的輔導中心。

1926年臨時設在高砂公園內的主普壇
1926年臨時設在高砂公園內的主普壇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高砂公園內1929年落成的的音樂堂兼主普壇
高砂公園內1929年落成的的音樂堂兼主普壇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除此之外,高砂公園內也逐漸出現了台灣人擺攤的露天攤販,甚至形成了有200攤規模的市集和夜市,但是這也造成了景觀和環境髒亂的問題。基隆市役所因此在1936年7月表示要整頓高砂公園,命令公園的攤販撤出,但攤販迫於生計所需而不願遷移。

基隆市役所只好在同年9月,先將攤販安置到了新聲館旁邊;並在隔年1937年4月,在公園內另外興建了85攤的簡易店面。這感覺像是現在才會發生的現象,其實在日治時期就有了,結果都是政府當局拿違規的人沒辦法……

在1940年代,高砂公園的山丘下挖掘了許多防空洞,以躲避二戰時的空襲。防空洞內相互連通,並可供3,000人避難使用。

高砂公園的小橋流水
高砂公園的小橋流水
高砂公園的小橋流水
高砂公園的小橋流水
1944年的高砂公園
1944年的高砂公園
底圖來源:中研院

戰後剩下公園小山,並在1970年代完全剷除

在二戰後,高砂公園隨即被違章建築佔據,違建的數量高達了400棟以上。基隆市政府為了解決高砂公園的亂象,在1949年11月即提出將高砂公園從都市計畫中撤銷,並改為商業區、開闢道路,以有效運用市區土地;而公園內的新聲館劇場則變成了「遠東戲院」。

高砂公園內除了有違建之外,還設有「高砂市場」,或許是從日治時期的公園攤販演變而來,位置在公園小山丘的南側。然而市場在1950年3月及9月發生大火,火勢蔓延了300多戶人家,災民有1,000多人,也導致市場幾乎完全被燒毀。基隆市政府而後就順勢先將公園東側違建拆除,並形成了「委託行街區」;高砂市場則應該有在之後重建,並改稱為「忠孝市場」。

在1955年都市計畫圖中,可見到孝二路、忠四路穿越原有高砂公園的規劃,右側孝一路、孝二路之間的街廓已經開發,而左側的街廓可見遠東戲院、公園小山丘、小山丘南側的市場。

1955年都市計畫圖中,可見公園被孝二路、忠四路穿越的規劃
1955年都市計畫圖中,可見公園被孝二路、忠四路穿越的規劃
來源:基隆市政府
高砂市場火災後的新聞
高砂市場火災後的新聞
來源:臺灣民聲日報(1950)
1962年的高砂公園
1962年的高砂公園(孝二路西側),可見公園小山、忠孝市場、遠東戲院
來源:中研院

到了1970年代,原本高砂公園西側剩下的部分仍有雜亂的違建且環境紊亂的問題,基隆市政府於是在1973年6月公告要拆除違建110棟、將公園小山剷平,並將孝三路往南延伸開闢 。以下是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理由:

「公園小山上建物雜草窳陋,而小山四週環境惡劣,對於市容觀瞻及公共衛生,交通影響甚大,因此本府為配合小山開發及該地區整建計畫經撰定公園小山地區都市計畫變更案......」

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地區現況圖
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地區現況圖,可見遠東戲院、忠孝市場和將被拆除的雜亂違建
來源:基隆市政府
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地區現況圖
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地區現況圖
來源:基隆市政府

就在基隆市政府公告基隆市公園小山開發工程後不到一年,忠孝市場在1974年5月16日凌晨發生大火,燒毀了28個攤位和32戶人家(每次都是市府宣布要整頓,不就後就發生火災,也太剛好了吧)。開發工程於是在災後進行,高砂公園就逐漸開發成了現今的樣貌。


公園設施演變

主普壇→商業大樓

高砂公園內1929年完工的主普壇在1945年因美軍空襲受損,之後在1956年重建。後來因中元普渡常造成附近交通阻塞,因此基隆市政府在1974年,在中正公園(原基隆神社北側)另建新的主普壇,舊的主普壇則廢棄不用,並在1989年拆除,改建為12層樓的商業大樓。

主普壇舊址的商業大樓
主普壇舊址的商業大樓
來源:Google Maps
現今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
現今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
來源:基隆市政府基隆旅遊網

基隆同風會事務所→中國國民黨仁愛區民眾服務站

原本的基隆同風會事務所在戰後改建為國民黨的仁愛區民眾服務站,位在中山高下來與忠三路的路口,並有疑似是違建未登記的問題。《國民黨民眾分社佔地 綠營追打》(2008年6月6日):

基隆市議會民進黨團議員昨天繼續追打國民黨民眾服務分社佔用國有地,除信義服務社未繳租金、使用分區不符外,還有中山、仁愛兩民眾服務站建物未登記,疑似違建,民進黨籍市議要求市府統統拆屋還地,還財於民,要求市府不可以選擇性執法。
民眾服務站現況
民眾服務站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新聲館→遠東戲院

新聲館戰後在1961年12月改建,改為「遠東戲院」,一直營業到2010年2月結束。在由教會接手後,改作基隆遠東劇院教會。

遠東戲院
2009年時的遠東戲院
來源:Google Maps

高砂公園東側運動場→委託行商圈

高砂公園東側平緩處的運動場,在戰後成了基隆的委託行聚集地。委託行是在1950、60年代有出國限制的環境下,專門經營舶來品生意的店家,而這些店家的商品是來自船員帶貨、跑單幫幫而來,直到1980年代才漸漸式微。
基隆委託行商圈入口
基隆委託行商圈入口
來源:Google Maps
黃色範圍是原本的高砂公園
原本高砂公園所在的同風里,里名來自基隆同風會事務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