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基隆已消失建築29:高砂橋 (中山橋也將拆除)

中山橋(也俗稱中山陸橋)是橫跨基隆車站附近鐵路的陸橋,因為與舒淇一起出現在2001年電影《千禧曼波》的場景而成為知名景點,充滿著舊時代的風格,而預計將在不久後的未來拆除。中山橋的前身則是1930年完工的高砂橋,並使用到1970年代才拆除改建。


高砂橋興建

新的基隆車站在1908年落成後,基隆車站因此從北側改到後來的位置。為了方便基隆車站前後兩側的交通來往,在1913年就已有設置了跨越鐵路兩側的木造陸橋,而在基隆車站北邊的岸壁倉庫則設有兩處平交道。

到了1928年,為了配合基隆車站的調車場擴建,原本的陸橋也開始規劃改建。新的調車場將蓋在基隆車站俱樂部及職員宿舍的地方,而職員宿舍則會改到高砂公園西側、原本是玉田貯炭場引込線(註1)的位置。

這座新的陸橋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定名為「高砂橋」,在1929年7月10日動工,橋樑長度315尺(95.4公尺),寬度六間並設有人車分道,中央為四間的車道,左右兩側人行道各為一間,是由黑板工務所承包施作。陸橋兩側設有斜坡道,斜坡道則是由加藤組施工。高砂橋的工期約一年,最終在1930年7月19日舉行初渡典禮,工程費用約15萬圓。高砂橋啟用後,在基隆港西岸倉庫之間的平交道也就廢止了。

至於高砂(Takasago)橋的名稱由來,高砂橋的東側有旭町及高砂町,但旭川運河上已經有了旭橋,所以可能就因此以高砂町為名,而且高砂橋東側引道的南側出入口剛好就是通到高砂公園。

基隆高砂橋
來源:基隆市大觀

在高砂橋在西側原本只有設計一處往北的引到跟往南的樓梯,在高砂橋完工後的隔年(1931年),基隆市役所規劃規劃在高砂橋的西側增設引道,使高砂橋引道能直接與西側道路連接,並配合市區計畫的道路開闢進行。由於此計畫會拆到多處房舍,遭到了多位市民反對,但市役所仍決意要興建,而修改計畫以減少斜坡的寬度,並增設一處樓梯,之後約在1931年下半年動工。

高砂橋西側增設引道及道路開闢位置圖
來源:台灣文獻館
高砂橋西側外觀及人車道設計
來源:台灣文獻館
高砂橋西側樓梯設計圖
來源:台灣文獻館
1944年9月的高砂橋
底圖來源:中研院

註1:玉田貯炭場是為了代替牛稠港貯炭場的臨時貯炭場,因為牛稠港貯炭場要配合第三期基隆築港工程而不方便使用。玉田貯炭場約在1921年初完工,面積約有10,000坪,並設有鐵道玉田貯炭場引込線和鐵道橋(跨越蚵殼港),是貯炭場連接基隆車站的支線。

牛稠港貯炭場(又稱大正町三井貯炭場)之後在1925年2月擴建完工,玉田貯炭場和支線於是被撤廢。支線位置在高砂公園西南側,玉田貯炭場在現在的南榮路至龍安街之間。

玉田貯炭場位置
來源:1921年地形圖

戰後繼續使用

高砂橋在二戰時雖有因空襲受損,但在修復仍繼續使用;而高砂橋作為交通來往的要道,橋上出現了商人擺攤的景象,引道下也有許多的違建。基隆市政府曾在1968年將引道下的32戶違建拆除,並用抽籤選其中22戶,將他們分配到西定路的國宅。

1962年的高砂橋
來源:中研院
戰後初期的高砂橋
來源:基隆開發史 崁仔頂文化
戰後的高砂橋
來源:基隆開發史 崁仔頂文化
戰後的高砂橋,可見橋上的攤位(橋上不走汽車了嗎?)
來源:基隆開發史 崁仔頂文化

拆除改建為中山橋

後來因高砂橋的橋齡已久、交通量大,基隆市政府在1971年就有討論要將高砂橋拆除改建,並在1974年10月年動工改建,1977年4月2日完工,定名為「中山橋」,總經費約4,800萬圓,而人行道上方的藍色遮雨棚是在之後才在加上去的。

中山橋東側人行道曾在2013年6月8日產生部分斷裂崩塌,導致一人受傷,火車運行也暫時停擺。之後因配合周邊的道路規劃,中山橋東側往北的引道在2017年7月,因配合新基隆車站南側廣場興建而拆除,其他的部分則會陸續規劃拆除。

1974年完工的中山陸橋
來源:基隆開發史 崁仔頂文化
中山陸橋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中山路橋的人行道
來源:基隆市政府
2015年的中山陸橋現況
來源:台灣通用正射影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