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

海山神社:藏身在山丘和大樓之間的殘跡

海山神社是台北州海山郡等級最高的神社,也是鎮守整個海山郡的神社,目前只剩下少數的殘跡,位在新北市中和區西側的積穗里「員山」北側的山腳下,現在是隱藏在員山公園的一角。由於海山神社相關資料不多,而且在二戰後不久就被拆除,留下來的遺跡很少,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

海山神社名稱中的「海山」,源自於清治時期的「海山堡」,在日治時期1920年10月,海山堡與擺接堡合併為「海山郡」下設板橋街、中和庄等街庄,其範圍相當於現在新北市的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板橋區、土城區、中和區、永和區。

海山郡管內圖
來源:Wikipedia

神社選址

當局本來想要將海山神社設置在海山郡行政中心的板橋街,但找不到適合的地點,在1934年12月時,確定要將海山神社蓋在中和庄的員山。員山是個小山丘,往北可以遠望台北盆地和觀音山,也可以讓神社可以配合地勢往上抬升,增加整體神社崇敬的氛圍,而前方道路(今 中山路)有輕便軌道(台車)經過,交通算是方便。另外,海山神社基地地主是板橋林家的林熊祥,所以在土地徵收應該也算是好配合。

另外,員山位在台北盆地南側的邊緣,在這裡曾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員山子遺址」,大概距今4200~2000年,在漢人來了之後,這邊就變成了墓葬區。

神社興建

海山郡地方自1936年下半年,開始動員郡下的學校、青年團、郡街庄人員進行神社基地的整地作業,後來在1936年8月28日動工,1938年5月13日落成。

海山神社的座向是坐東南朝西北,從北側的入口進去,依序有第一鳥居、休憩所、神橋、第二鳥居、手水舍、社務所、祭器庫,在爬上階梯後,是第三鳥居、拜殿、中門、本殿。祭神包含了明治天皇、大己貴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44年9月13日,海山神社的社格從無格社升格為「鄉社」。

1940年代,員山下方挖了幾個防空壕,用來躲避空襲使用。根據中和庄文史研究會調查,防空壕共有七個出入口,目前可見的有兩處。

註:從1945空照圖可見第三鳥居後方,有明顯三棟建物,應該是拜殿、中門、本殿(神殿),台灣日日新報也有寫到這幾項設施,而神社西側應為休憩所、社務所、祭器庫,與現場告示及《臺北縣縣定古蹟海山神社殘蹟、中和瑞穗配水池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的復原配置圖不同。

海山神社
來源:Wikipedia
 海山神社配置圖(1945年)
來源:中央研究院

戰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北縣政府約在1948年把海山神社所在的土地賣給了民間,神社建築於是被拆除,蓋起了「台新紡織廠」,在大階梯以下完全不留神社遺跡,大階梯以上的部分,可能因為地勢高不好利用,沒有受到太大的改變。

此外,員山上方在1957年設置了「積穗配水池」,用來增加當地的用水供給,而附近也漸漸出現了工廠、公路局等設施。

海山神社原址及下方的台新紡織廠
來源:中央研究院(1967年)
可清楚見海山神社在員山上方的位置
來源:新北市城鄉資訊查詢平台《變更中和都市計畫部份住宅區為工業區圖》(1979)

隨著工廠往外遷移,紡織廠在1990年代拆除,作了一陣子的停車場,土地則賣給了順晟建設。之後,配水池上方後來蓋了涼亭,海山神社本殿的位置則蓋上了現在的市民活動中心。

海山神社下方為停車場,原本中門的地方蓋了活動中心
來源:Google Earth(2003)

原本的紡織廠在2005年蓋起了大規模的「元氣大鎮社區」,戶數超過1300戶,建築樓層高達19層樓;附近的環球購物中心則在2005年完工,而緊鄰元氣大鎮西側的,則是慈濟靜思堂。

海山神社下方蓋了大樓,使神社殘跡隱藏在元氣大鎮背後
來源:台灣通用正射影像(2018)

可能因為元氣大鎮要新建的關係,海山神社殘跡在2005年9月13日被公告為台北縣縣定古蹟,殘跡包含了參道階梯和第三鳥居柱子的基礎,而古蹟的範圍還包含了積穗配水池和防空洞。

要造訪海山神社殘跡,由於神社前面都被大樓擋住無法通行,只能從員山路的巷子進來,經過活動中心之後,就可以看到鳥居殘跡和參道往下的階梯,而參道下方西側有一處防空壕。在下了參道階梯後就沒有路了,只能從原路折返。

海山神社參道殘跡
來源:Wikipedia的Panoramio upload bot
海山神社位置及目前對照,箭頭為唯一的走訪路線
底圖來源:新北市城鄉資訊查詢平台 地形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