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台南市竹園町:三大官邸及日式官舍群

竹園町是日治時期台南市下的行政區之一,位現在台南市東區的鐵路和台南一中之間,個人感覺是比較神秘的地區,因為沒有主要的道路經過,一般人可能很少會走進去。竹園町在日治時期是台南縣/廳/州職員的宿舍的聚集地,並且有坐落三大官邸:台南州知事官邸(原台南縣知事官邸)台南州內務部長官邸(原台南廳長官邸)台南地方法院檢查官長官邸(原台南警部長官邸)

前兩個官邸都在近年來修復完畢,也有委外廠商進駐營運,算是興起的觀光景點,警部長官邸則是應該很少人知道(見後文),可惜的是已約在2000年拆除。竹園町目前僅剩少數的日式宿舍,其中之一的原台南州職員宿舍(歷史建築),在2018年啟動修復,2021年開始營運,目前是經營輕食和藍染的卓也竹園町。

約1899年的西竹圍街官舍分布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竹園町三大官舍(1974年航照圖)
來源:中研院 台南歷史地圖

竹園町的發展

竹園町所在的地區位在台南城內的東側,剛好地處台南台地的末端,此地勢高起的地區又被稱為「崙仔頂」。在日治初期,府城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城西一帶及東門大街(今 民權路)兩側,而崙仔頂因為地勢較高,又鄰近清代軍事設施,仍是大片竹林的未開發之地。

日本人來台後,因為日本人與漢人的居住習慣不同,且考量已密集發展地區的衛生環境仍需改善,因此崙仔頂就成了日本人建造高等官舍的理想地點,而小學校也在1898年遷至此處(小學校遷到台南公園旁後,改為台南第二中學校),並逐漸發展成了「西竹圍街」。

1919年4月1日,台南市實施町名改正,公告劃定了「町」,而此處被劃為「竹園町」,名稱算是呼應了當地地名,其範圍從北側的德慶溪(今 民族路)至南側現在的新樓街,並以現在的青年路為界分為一、二丁目,西側到縱貫鐵路,東側到現在的勝利路。

一丁目主要有各官舍、台南第二中學校(今 南一中),二丁目主要是台南神學院。依1938年的台南市電話簿,有登載的竹園町地址如下:

  • 竹園町一丁目:
    • 2番地:台南第二中學校、校長官舍、台南地方法院檢察官長官舍
    • 3番地:南鐵作、高崎組 高崎康彥
    • 6番地:台南地方法院檢察局監督書記官舍
    • 8番地:州秘書係長官舍
    • 12番地:州營繕技師官舍
    • 15?番地:州內務部長官舍
    • 19番地:竹園町官舍
    • 22番地:州土木課土木技師官舍
    • 38番地:州刑事課長官舍
    • 39番地:州知事官邸
    • 41番地:州文書課長官舍、州會計課長官舍
    • 45番地:三和銀行台南支店長宿舍
    • 50番地:台南醫院外科部長官舍、遞信部台南區主任技術官官舍
  • 竹園町二丁目:
    • 12番地:葉禾田
    • 27番地:家政女學園(今 光華高中)

二戰後,竹園町的宿舍應該是由台南市政府接收,推測大多仍是作公家宿舍使用。隨著周邊逐漸開發,舊有宿舍也陸續被拆除,蓋起了現代房舍。在未來鐵路地下化完工後,竹園町地區的地景又會有一番改變。

竹園町發展
來源:中研院 台南歷史地圖

台南州知事官邸(原台南縣知事官邸)

台南州知事官邸在最初是以「台南縣知事官邸」的名義興建,在1899年6月已有上工的紀錄,並先建本館(洋館),再建附屬判任官舍(和館)。洋館為接待賓客的空間,和館則是生活和居住空間,也顯示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學習西方事務後,仍習慣傳統日式的居住環境,但需要洋風的建築來顯示官方的威嚴及現代性。

關於知事官邸的規模,由於此時尚未制定各等官舍的面積標準(1905才公告),所以它的規模比當時日本內地同級官舍大出了許多。1900年11月,台南縣知事官邸的和洋兩館完工,似乎也是有意要配合1900年11月29日的縱貫鐵路高雄─台南的通車典禮。

知事官邸洋館各層樓平面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知事官邸和館平面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然而,在台南縣知事官邸完工後一年,台南縣就在1901年11月因為行政區劃改制,改成了「台南廳」;可能因為「縣知事」跟「廳知事」的等級不同,所以台南廳長就搬到了原本的台南縣內務部長官舍,原本的縣知事官邸則作其他使用。

在不作官邸的期間,洋館曾經作過台南廳職員的讀書俱樂部,和館則曾經作過旅團長官舍。另外,在北和台中,也約在同時期完成了台灣總督官邸(1901)、台中縣知事官邸(1899),這些官邸同時也是日本皇族來灣的御泊所。在1920年10月1日,灣因實施州廳制,由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台南州」於是成立,而此建築則成為了「台南州知事官邸」。

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訪時的宋江陣表演
1934年梨本宮守正王來訪時影像

在日治初期,各地都陸續實施市街/區改正,以開闢筆直的道路取代過去彎曲的巷弄,而為了配合知事官邸,在官邸正面開闢了一條路(今 衛民街),在穿越鐵路後一直往西,然後轉個彎就可以到達州知事辦公的台南州廳。

另外,在不同年知事官邸的舊照片中,可看到建築外觀有些許差異;此建築在落成之初,正面中央原本有高聳的圓牌樓,可能因維修等因素,約在1916年改成弧度較低矮的牌樓,然後約在1936年再改成目前三角形的形式。特別的是,在二戰期間,台南州知事官邸東北側的坡地開挖了一座大型的防空壕,作為空襲避難之用(目前沒有開放)。

最初的圓牌樓
牌樓弧形縮小後

二戰後,本建築的洋館最初可能是由「灣鹽務管理局警務科」或「灣省鹽務稅警總隊」所轄鹽務稅警相關機構使用,鹽務單位最晚在1951年遷出,之後陸續有民防指揮部、地政事務所、東區區公所等單位使用,多數時候為多個單位共用此一建築之狀況,最後則整棟洋館皆作為軍公教福利中心使用。之後,在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06年開始修復,2010年開始委外營運。

比較可惜的是,和館好像還是有被人佔用著的情形,屋況看起來也不是很好,而且並不是屬於古蹟的範圍,希望這和館未來能有修復的一天。

台南州知事官邸現況
來源:Wikipedia的張雅倫
知事官邸和館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台南州內務部長官邸(原台南廳長官邸)

此建築大概是興建在1898年至1906年之間,最初是作為「台南縣內務部長官邸」,在1901年11月後,改作「台南廳長官邸」,然後在1920年10月改作「台南州內務部長官邸」,也是分成洋館、和館。

二戰後,此處先是作為高官的官邸,之後由台南一中管理使用,土地則屬於台南市政府。在南一中使用時,此建築作為該校的教職員工宿舍,最後一任住戶在1980年代遷出後便閒置荒廢,而和館還在之後曾發生兩次大火,並在1998年的大火中幾乎被完全燒毀。另外,此官邸東西兩側本來有廣大的庭院,後來則被陸續興建了教職員宿舍。

此建築在2001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然而因閒置已久,建築幾乎接近崩塌,然後在2014年才開始修復,並在2016年完工,和館的部分則未復原,僅有而保留磚造的基礎。官邸旁邊的南一中教職員宿舍,則在整修後做為「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在2020年8月開放。

台南廳長枝德二(前排左二)等官員與某力士合影
來源:Wikipedia
修復前的慘況
來源:Wikipedia的Panoramio upload bot
現況
來源:Wikipedia的StevenWang5533
2020年開始營運的西竹圍之丘
來源:臺南市政府施政果網
經改造後的南一中教職員宿舍,是西竹圍文創園區場館
來源:臺南市政府施政果網

台南地方法院檢查官長官邸(台南縣警部長官邸)

台南縣警部長官邸約是建於1899年,是棟一層樓的建築,設有客廳(居間)、客房、應接所、高等應接所、傭人房等空間,廚房跟所則獨立設在北側。此官邸最初是由警部長使用,而警部長這個職位在1901年11月隨著行政區改制而撤銷,變成了台南廳警察課的警部,官邸可能因此改由台南地院檢查官長使用(尚無法確定);可以確定的是,此官邸最晚在1919年就成為了「台南地方法院檢查官長官邸」,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另外,台南地方法院法院長官舍則是位在開山町三丁目7番地,此日式宿舍在2017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此官邸在二戰後,應該是變成台南司法或檢察體系單位使用的官邸,大約在2000年拆除,改建為現在「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東寧職務宿舍大樓」,裡面的獨棟宿舍則是由機關的長官使用。

從民族路往南側原本的警部長官邸看過去,可以看到明顯的坡崁,是因為以前德慶溪的侵蝕作用所造成,而路邊的平面停車場,原本有一片的平房宿舍,可能也是公家單位的宿舍,在2009年後拆除(Google街景可看到舊貌)。

台南縣警部長官邸設計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台南縣警部長官邸設計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從民族路看過去的景象,上方宿舍是原本的警部長官邸的位置
來源:Google 街景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