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恆春社、恆春神社:三臺山下曾經的神社

在恆春除了在台灣最南端鵝鑾鼻燈塔旁的「鵝鑾鼻社」,以及目前還有鳥居留下來的「台灣纖維株式會社恆春工場構內社」,在恆春城的附近也曾經有神社,但目前留下的的遺跡並不多,它是1933年設立的「恆春社」,而「社」是規模未達標準、且沒有列格的神社,它在194年改建,並成為了「恆春神社」。

1933年 恆春社設立

在193210月,恆春庄的小松茂富等31人向恆春庄役場捐出了50圓,以提供從事庄內工程如網紗溪水利工事、春神社參道開鑿、鵝鑾鼻道路修築的貧困者,可知春社在1932年已動工。

1933315日,在恆春市街北側網紗的三臺山麓舉行了春社鎮座式,同一天也有恆春天后宮在日前去北港迎來媽祖、岡山岩迎來的佛祖,在恆春共同舉行遶境(由天后宮爐主林新教規劃),並有南北管、宋江獅陣等表演,而恆春的自動車會社也因此加開班次以服務當天的人潮。

恆春社的例祭日是10月28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忌日),祭神包含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神社地址是「高雄州恆春郡恆春庄網紗156-1番地」,神職人員由位在屏東市阿緱神社的社司擔任。從舊照片中,可看到恆春社至少有兩座神明鳥居,並且有很長的參道階梯。

恆春社、恆春神社位置
恆春社、恆春神社位置
來源:中研院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查詢系統

恆春社鳥居、參道
恆春社鳥居、參道
恆春社的社殿
在山坡上的恆春社社殿
來源:台灣日日新報
來源: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ニ於ケル神社及宗教》,1940年
神社鳥居常見類型
來源:樫葉勇,《国史を貫く神社物語》,1943年

1942年 恆春神社設立

在中日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當局為了提高恆春郡人民的敬神思想,在19393月著手進行春神社造營計畫,且因為原本的恆春社位在山坡上,不便於民眾參拜,因此將要修改參道、新設神社外苑,並將社升格為神社。之後,恆春神社的設立於1941120日動工,同月23日經臺灣總督府許可,建設費為9萬圓(臺灣日日新報寫6萬圓,或許是實際花費?)1941625日舉行上棟祭,1942511日鎮座啟用,當日由代理高雄州知事的慶谷總務部長舉行參向神前祭、神門祭、鎮座祭,隔日舉行臨時奉幣祭。

恆春神社的社格為無格社,祭神與恆春社一樣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例祭日則是428日。恆春神社社境面積為15,534坪,神社設施包含了本殿(3.47)、幣殿(4.16)、神饌所(2.5)、拜殿(21.88)、神門(1.94)、手水舍(1.97)、社務所(44.89坪)

1945531日的美軍空照圖,可以看到春神社位在恆春城的北門外,位在現在的恆北路上,右側在山坡上的是1933年完工的「恆春社」的痕跡,西側在山腳下的則是1942年完工的「春神社」。新的神社為了避免恆春社的參道爬坡問題,參道山坡前先是轉向往西北方,接著再轉向東北方,使社殿仍有山勢可依靠。春神社的鳥居是明神鳥居,符合台灣總督府在1938年以來不使用神明鳥居的方針,第一鳥居後有社務所、手水舍、手水舍後方推測是神饌所,不知是否有第二鳥居。神門之後則是拜殿、幣殿、本殿

二戰後,恆春神社應該就是由軍方使用,目前位在北門營區內,神社相關的設施都被拆除了,目前只剩下放在恆春天后宮的一隻狛犬,恆春社舊址現在則是儲水槽。

恆春神社空照圖(1945-05-31)
1945年恆春神社空照圖,東側是恆春社舊址
來源:中研院 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臺灣舊航空照片查詢系統
恆春神社配置推測
恆春神社配置推測
恆春神社現況
恆春神社現況
舊的恆春社參道階梯
來源:Google Maps

參考資料

  • 臺灣日日新報
  •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敬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