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佳冬神社:位在軍用機場旁的神社

佳冬神社是台灣日治時期1936年(昭和11年)設立的神社,位在現在屏東縣佳冬鄉,目前仍保留兩座鳥居、神橋、正殿基座等殘跡,在2012年被登錄為屏東縣歷史建築。

佳冬神社第二、三、四鳥居及社殿

佳冬神社的設立是以《國民精神作興詔書》公告十周年為契機,在高雄州廳的鼓勵下興建。佳冬庄長區委員、教化委員和庄內主要人士於1935年5月15日,在佳冬庄役場討論了佳冬神社的建設事宜,並推舉了30位實行委員。在5月27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佳冬神社的募款活動申請(同年9月13日經許可),募款目標金額為11,000圓。

1935年10月13日,向總督府提出了佳冬神社創立申請(1936年4月7日經許可),而神社在1936年2月14日舉行地鎮祭,3月5日舉行上棟式,4月13日舉行鎮座祭,隔日(14日)舉行奉告祭;奉告祭的參加者包含了: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長王野、下重屏東飛行聯隊長、真崎中佐、玉木少佐、福富副官、土居高雄州教育課長、米山地方細長、東港郡守谷義廉、吉見庶務課長、潮州郡守富永藤平、東港街長蔡朝取、新園庄長陳清桔、林邊庄長鄭如南及其他東港郡的官民約200人。

在興建費用部分,神殿及其他建築費8,320圓,附屬工事(神橋、燈籠、雜工事)2,020圓,總工程費10,340圓。

佳冬神社與周邊設施位置圖
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地圖-1950年地形圖

在佳冬神舍規劃的同時,東港神社已在興建中,而東港神社作為鎮守東港郡的神社,對於人口不多(日本人也少)、無特殊產業的佳冬庄而言,似乎是沒有設立神社的必要;而佳冬神社的位置靠近佳冬飛行場,軍方也有多人出席神社奉告祭,或許軍方才是佳冬神社設立的主要推手。(1942年東港郡各街庄人口如下:

  • 東港街:22,972人
  • 新園庄:24,513人
  • 萬丹庄:22,386人
  • 林邊庄:19,804人
  • 佳冬庄:14,475人
  • 琉球庄:6,150人

在空照圖中,可以看到佳冬神社參道及社殿(拜殿、本殿)周邊已長成了不少樹木。在蔡誌山著作的《臺灣文獻別冊18》中,提到佳冬神社由「4座鳥居、神橋、石燈籠數座、手水舍、狛犬1對、拜殿、本殿、祭器庫、社務所等建物」所組成,從第一鳥居到最深處的長度大約140公尺。鳥居的樣式為神明鳥居,與神橋、燈籠等同為混凝土製,而拜殿與本殿皆為神明造。

佳冬神社:1945年(左)與2019年(右)

在1945年8月二戰結束後,佳冬神社的土地可能與佳冬飛行場相同被公地放領,成為私有的農地、建地。神社中央的參道成為了一般的巷道,兩側則蓋起了房舍或用來種田。神社目前剩下第一鳥居、神橋、部分第二鳥居、第三鳥居殘跡本殿基座、玉垣和一些石燈籠,一對狛犬則移到了神社東側的佳冬高農校內。

佳冬神社第一鳥居
來源:Google街景
第一鳥居後的神橋
來源:Google街景
第四鳥居及本殿基座
來源:Wikipedia的Pbdragonwang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