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基隆已消失建築6: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台灣銀行是在1899年9月26日成立開業,最初設立台南支店,以及台中、嘉義、宜蘭、鳳山、新竹、澎湖島、滬尾出張所,同年10月2日設立神戶支店,隨後在12月1日設立「基隆出張所」,除了進行一般的銀行業務,也是為了讓從基隆港來的外地人能夠方便換鈔(台灣銀行券、日本銀行券),而基隆出張所在1904年7月1日升格成「基隆支店」。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一開始是位在義重橋南側的石牌街,在之後有另外規劃興建新事務所。約在1911年1月的時候,已經確定要將台灣銀行基隆支店蓋在義重橋街、原本是將校宿舍的地方。新的基隆支店在1915年11月26日舉行上棟式,1916年6月4日舉行落成式。新支店是兩層樓的建築,並搭配了華麗的馬薩式屋頂,正門的四根柱子為科林斯柱式,工程費約11萬圓,是當時基隆少有的豪華建築。

  •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基隆市日新町一丁目2番地
  • 台灣銀行基隆分行: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16號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落成後不久的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來源: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銀行寫真帖(1916)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來源:國家圖書館

另外,台灣銀行基隆支店所北側的哨船頭大多是基隆築港填海形成的新生地,此地區的日本人比例也較高,而支店的東側是台北廳基隆支廳廳舍,西側對面有基隆公會堂、憲兵分遣所,及未來才會興建的基隆市役所,是基隆日治時期的行政及金融中心。

在二戰末期,台灣銀行基隆支店受到空襲而損毀,戰後在修復後仍繼續使用,只是屋頂和外牆上部的裝飾沒有被復原,而大門柱子也被簡化。

此建築現址是台灣銀行基隆分行,後側由北都大飯店使用的部分,約建於1981年,而分行的大樓約建於1988年。

台灣銀行基隆分行
戰後的台灣銀行基隆分行
來源:基隆開發史崁仔頂文化
台灣銀行基隆分行
台灣銀行基隆分行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基隆地區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主要設施

基隆地區(主要是基隆市)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主要設施完工年如下,整理自《台灣日日新報》。

1897

  • 社寮島砲臺修築工事

1898

  • 基隆獸疫隔離所
  • 基隆水上警察署
  • 基隆停車場

1900

  • 基隆燈臺(社藔島萬人堆)

1901

  • 將校下士集會所(社藔島)
  • 基隆避病院(田寮港)
  • 基隆八尺門無線電信所

1903

  • 基隆公會堂
  • 金包里公學校校舍
  • 台灣銀行基隆出張所宿舍(玉田街)

1905

  • 頂雙溪支廳廳舍
  • 基隆市場

1907

  • 鼻頭角燈台

1908

  • 基隆停車場
  • 基隆座

1909

  • 基隆港岸壁
  • 基隆劇場
  • 基隆市場

1910

  • 基隆クールベー墓地、法國孤拔將軍墳墓
  • 金包里水道

1911

  • 基隆檢疫所
  • 玉田警察官吏派出所

1912

  • 小基隆公學校
  • 基隆郵便局
  • 媽祖宮口街派出所
  • 顏雲年宅邸

1913

  • 高砂公園
  • 基隆要塞司令官官邸(玉田街)
  • 八斗子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停車場警察官吏派出所
  • 蚵殼港警察官吏派出所
  • 石碇堡暖暖公學校四腳亭分校
  • 大武崙警察官吏派出所
  • 瑞芳公館(公會堂)
  • 基隆港務所
  • 小基隆區役場

1914

  • 基隆重砲兵大隊營舍
  • 私立久恆醫院
  • 基隆金刀比羅公拜殿
  • 大阪商船會社基隆支店
  • 基隆家畜巿場

1915

  • 日本郵船會社基隆支店
  • 基隆屠獸場
  • 木村久太郎宅邸
  • 基隆神社拜殿
  • 基隆醫院隔離病舍
  • 石坂文庫增建
  • 老梅區街役場

1916

  • 日新橋
  •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 九份市場

1917

  • 臺灣水產會社基隆八尺門鰹節製造工場
  • 基隆靈泉寺
  • 基隆教會

1918

  • 顏雲年頌德碑
  • 臺灣南部海產株式會舍鰹節工場(八尺門)

1919

  • 新高銀行基隆支店
  • 小松利三郎宅邸
  • 基隆區役場

1920

  • 基隆公學校
  • 基隆夜學校
  • 耶蘇教堂(玉田街)
  • 基隆鐵工所

1921

  • 四腳亭公學校
  • 基隆郡役所
  • 基隆劇場
  • 顏雲年紀念碑(基隆公學校前)

1922

  • 基隆警鐘(哨船頭街消房組)
  • 基隆堤防
  • 玉田公共長屋(基隆博愛團)

1923

  • 田寮港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第二工學校
  • 瑪堜公學校增建
  • 基隆第二小學校
  • 殖產局鰹節製造所
  • 基隆典清宮
  • 彰化銀行基隆支店
  • 基隆開漳聖王廟

1924

  • 基隆細菌所
  • 新聲館(高砂公園)
  • 顏氏家廟
  • 田寮港常安橋
  • 基隆體育場(武德殿、弓道場)
  • 萬善同歸(基隆本院寺後山,原清代軍人墓地)
  • 納骨堂(基隆金光教會,蚵殼港)

1925

  • 基隆久寶寺歡喜天御堂
  • 基隆同風會所
  • 基隆夜學校增建
  • 汐止街拱北殿
  • 牛稠港築港
  • 基隆水道水源地擴建

1926

  • 基隆高等女學校校舍
  • 猴硐鐵橋
  • クルベー濱海水浴場新館
  • 基隆石油貯藏倉庫(社寮島)
  • 深澳書房
  • 臺北州水產試驗所

1927

  • 小基隆忠義宮(三芝)
  • 基隆第一小學校增建
  • 蚵殼港警察官吏派出所
  • 八堵橋
  • 萬里水道

1928

  • 石硬港警察官吏派出所
  • 双溪庄太平橋
  • 基隆翠俱樂部
  • 基隆貸座敷組合
  • 金山公學校
  • 小基隆信用組合
  • 基隆瑪鍊間輕鐵
  • 基隆隧道

1929

  • 光尊寺無料宿泊所(光園寮)
  • 臺北州水產會館
  • 社寮島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
  • 基隆中學校
  • 基隆第一公學校講堂
  • 專賣局基隆出張所
  • 基隆神社至高女間道路

1930

  • 瑞芳庄役場
  • 許梓桑宅邸
  • 基隆消防組詰所
  • 基隆同風會會館
  • 基隆金包里間輕鐵
  • 基隆高架道橋(蚵殼港)
  • 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

1931

  • 慈雲寺
  • 基隆信用組合新事務所
  • 基隆仙洞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商工信用組合事務所
  • 鈴蘭街燈(基隆市街)
  • 瑞芳輕鐵

1932

  • 瑞芳庄マラリヤ防遏事務所
  • 基隆市役所
  • 基隆神社第三鳥居
  • 焿子寮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倉庫信用利用組合岸壁倉庫
  • 平溪橋
  • 暖暖橋
  • 基隆夜學校
  • 基隆高等小學新校舍
  • 朝日橋
  • 臺北州立水產試驗場

1933

  • 基隆第四公學校校舍
  • 基隆靈泉寺本堂
  • 貢寮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婦人病院
  • 九分警察官吏派出所
  • 瑞芳信用組合
  • 基隆消防組合詰所(基隆警察署東側)
  • 旭橋(驛前通)
  • 萬里庄會議室
  • 基隆倉庫信用利用組合第二倉庫
  • 九分公學校講堂
  • 北白川功御遺跡地碑(哨船頭)
  • 八尺門魚市場

1934

  • 基隆漁港
  • 基隆合同廳舍
  • 十分寮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漁港無線電
  • 八尺門漁港
  • 水產市場(八尺門)
  • 明治町警察官吏派出所
  • 金山庄役場
  • 四腳亭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鄉土館(哨船町的舊海關)
  • 基隆市營球場(大沙灣海岸)

1935

  • 崁腳警察官吏派出所
  • 國芳橋(四腳亭公學校旁)
  • 基隆神社社務所、祭器庫、參道
  • 暖暖警察官吏派出所
  • 暖暖製茶工場
  • 基隆水道擴建
  • 基隆神社本殿、拜殿改建
  • 旭岡運動場
  • 基隆水族館
  • 暖暖劇場
  • 白石橋(平溪)

1936

  • 瑞芳座
  • 福德市場
  • 基隆中央卸市場
  • 基隆橋(社寮島)
  • 彭佳嶼測候所
  • 基隆中央劇場
  • 旭町警察官吏派出所
  • 小基隆信信用組合農業倉庫
  • 瑞芳分室
  • 金山郵便局
  • 七堵警察官吏派出所
  • 八堵警察官吏派出所
  • 瑞芳神社
  • 基隆天滿宮
  • 基隆高女校內神社
  • 基隆港埠頭警察官吏派出所

1937

  • 基隆金光教會所
  • 基隆代天宮
  • 基隆港灣館
  • 平溪小學校校舍
  • 金山休憩所
  • 瀧川靈園

1938

  • 磺溪頭警察官吏派出所
  • 九分警察官吏派出所
  • 金瓜石警察官吏派出所
  • 基隆幸町小賣市場
  • 基隆幼稚園
  • 基隆警察署
  • 暖暖公學校校舍
  • 基隆中學校游泳池
  • 臺陽鑛業基隆俱樂部
  • 澳底漁港
  • 基隆市防衛團東分團事務所
  • 基隆郡役所網球場
  • 基隆綠町山越道

1939

  • 基隆署警察署練武館
  • 基隆快樂園(海水浴場)
  • 瀧川公學校校舍
  • 北部火力發電所
  • 台北州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基隆營業所
  • 金包里海水浴場
  • 雙溪北白川公御舍營所

1940

  • 平溪公會堂
  • 冰菓子工場(基隆冰菓子統制組合,義重町)
  • 基隆簡保健康相談所
  • 旭劇場
  • 猴硐公學校校舍
  • 社寮町警察官吏派出所

1941

  • 基隆大弓道場(石坂公園內)
  • 基隆消防組濱町詰所
  • 野柳船溜
  • 瑪鍊警察官派出所
  • 基隆遺族往宅6戶

1942

  • 基隆市營住宅96戶
  • 陸軍遭難紀念碑(玉田町3-23)
  • 警察殉職紀念碑(港務部前)

2022-03-30

1946年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有關單位 自動電話一覽表

以下是1946年1月31日製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有關單位自動電話一覽表》,此時距二戰結束後不久,台灣在還處於國民政府接收的階段,國民政府尚未遷台,臺灣總督府相關單位跟日軍尚未全部返回日本。

特別的是,其中也有列出台北的幾家旅社酒樓,而美國領事館應是日治時期所設的領事館,位置在現在台北市中山區的台北光點。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有關單位 自動電話一覽表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有關單位自動電話一覽表(1946)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工礦處
    • 財政處
    • 農林處
      • 農林處糧食局
      • 農林處試驗所
    • 秘書處
    • 警務處
    • 法制委員會
    • 民政處
      • 民政處地政局
    • 教育處
    • 交通處
  • 警備總司令部
    • 第一處
    • 第二處
    • 第三處
    • 第四處
    • 機要室
    • 經理處
    • 軍法處
    • 招待所(鐵路飯店)
  • 陸軍部隊
    • 70軍
    • 107師
    • 警備部通信連
  • 海務機關
    • 台澎要港司令
    • 海軍司令部
  • 憲兵部隊
    • 憲兵第四團
    • 臺北憲兵隊
    • 臺北憲兵地區隊
    • 臺北憲兵分駐所
  • 警備總部特務團
  • 中國航空公司
  • 警察機關
    • 警察訓練所
    • 警察第一分局
    • 警察第二分局
  • 各省市其他行政機關
    • 市政府
    • 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
    • 台灣高等法院
    • 臺灣經濟委員會
    • 第一鐵道運輸司令
    • 台北陸軍醫院
    • 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區團部
    • 台灣專賣局
    • 台灣省貿易局
    • 郵電管理委員會
    • 航務管理委員會
  • 新聞界
    • 中國新聞學會台灣分會
    • 民報社
    • 新生報
  • 台灣國際俱樂部籌備會
  • 台灣廣播電台播送部
  • 帝國大學
  • 中央駐台各機關
    • 軍政部台區特派員
    • 財政部住台區財政金融特派員
    • 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
    • 中央通信社臺灣區特派員
    • 中央宣傳部台灣區特派員
    • 台灣糧政特派員
  • 銀行界
    • 台灣商工銀行
    • 彰化銀行台北支店
    • 台灣銀行
  • 郵電機關
    • 台北電話局
    • 三重埔中繼所
    • 台北郵便局
    • 台北電信局
  • 旅社酒樓
    • 台北賓館
    • 孔雀
    • 江山樓
    • 新中華
    • 麒麟閣
    • 昭南閣
    • 永樂旅社
    • 台灣旅社
  • 台北消防隊
  • 美國領事館
  • 電力公司
  • 前日本台灣軍
    • 軍司令部

2022-03-29

1923年發行的《基隆市街圖》

基隆街是在1920年10月1日設立實施的行政區,隸屬於台北州基隆郡,下設大字「基隆」,大字下有17個小字,包含:「曾子寮、新店、後井子、媽祖宮口、和興頭、崁子頂、暗街子、福德、玉田、新興、草店尾、石牌、義重橋、哨船頭、鼻子頭、二沙灣、三沙灣」,只包含了基隆港周邊的地區。

此《基隆市街圖》發行於1923年,是少數記錄了基隆街土名範圍的地圖,圖上也標上了主要的設施,背面則有店家的廣告;而基隆市在隔年(1924年)12月25日,與周邊街庄合併,升格成了台北州的州轄市「基隆市」,市下仍設大字跟小字,大概是現在的基隆市去掉暖暖區、七堵區的範圍。之後,基隆市在1931年10月1日實施「町名改正」,將大字基隆、大沙灣、社寮、田寮港、石硬港、獅球嶺、蚵殼港、仙洞、牛稠港劃分為28個町,其餘大字不變。

地圖上也記載了基隆街在1922年底的人口,並分為內地人(12,922,佔23.78%)、本島人(38,846人,佔71.50%)、支那人(2,539人,佔4.67%)、朝鮮人(19人,佔0.03%),總人口為54,326人。

1923年基隆市街圖 正面
1923年基隆市街圖 正面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1923年基隆市街圖 反面
1923年基隆市街圖 反面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地圖上的其他資訊如下:

  • 基隆要塞司令部認可 大正12年(1923年)6月1日第65號
  • 大正12年8月20日印刷、大正12年8月25日發行
  • 著作兼發行者:基隆街基隆字哨船頭197番地-36 小切間代四郎
  • 發行所:基隆街基隆字哨船頭197番地-36 小切間事務所
  • 印刷者:台北市宮前町363番地 澤井松太郎
  • 印刷所:台北市宮前町363番地 臺灣オフセット印刷株式會社

蚵殼港

  • 蚵殼橋
  • 海南製粉會社
  • 基隆第二公學校 (今 安樂國小)
  • 慈雲寺
  • 基隆火葬場
  • 火藥庫
  • 輕便鐵路

曾子寮

  • 陸軍官舍
  • 鐵道部官舍
  • 基隆驛
  • 大阪商船會社
  • 日本郵船會社
  • 稅關
  • 驛前棧橋
  • 第一岸壁
  • 第二岸壁
  • 第三岸壁
  • 第四岸壁
  • 部分無法辨識...

牛稠港

  • 臺灣軍經理部倉庫
  • 部分無法辨識...

仙洞

  • 基隆檢疫所
  • 台灣總督府土木局基隆出張所
  • 仙洞小學校 (今 仙洞國小)
  • 最勝寺、靈仙閣、辨財天
  • 八千代棧橋

新店

  • 城隍廟
  • 運輸部出張所
  • 基隆炭鑛株式會社
  • 波止場郵便局

媽祖宮口

  • 基隆街役場
  • 旭橋(忠一路)

暗街子

  • 無特別設施(範圍只有媽祖宮口南側一小塊)

後井子

  • 太陽?(代明宮)

崁子頂

  • 天上聖母(慶安宮)

新興

  • ??商會
  • 新興橋(忠二路)

福德

  • 福德市場
  • 福德橋(忠三路)

和興頭

  • 高砂公園
  • 和興橋(自來街13巷)

草店尾

  • 部分無法辨識...

石牌

  • 基隆郵便電信局
  • 彰化銀行

玉田

  • 聖王公廟(奠濟宮)
  • 教堂
  • 朝日橋(愛一路)、玉田橋(愛三路)

獅球嶺

  • 基隆重砲兵大隊
  • 基隆衛戍病院
  • 忠靈殿、法王寺、軍人軍屬碑

石硬港

  • 基隆要塞司令官官邸

田寮港

  • 台灣電力會社
  • 基隆小學校 (今 仁愛國小)
  • 基隆第一公學校 (今 信義國小)
  • 基隆火力發電所
  • 天神町
  • 基隆遊廓
  • 基隆婦人病院
  • 東亞肥料株式會社
  • 東町
  • 港東醫院 (今 基隆市立醫院)
  • 基隆無線電信局
  • 登記所
  • 基隆金光教
  • 義和商行、禮和商行、雲泉商會(基隆顏家)
  • 鶯歌橋(寶馬橋)、天神橋(祥龍橋)、紅葉橋(旺牛橋)
  • 輕便鐵道(仁一路、東明路)

義重橋

  • 基隆醫院 (今 衛福部基隆醫院)
  • 光尊寺
  • 基隆神社
  • 基隆夜學會
  • 基隆郡役所
  • 台灣銀行基隆支店
  • 基隆俱樂部、公會堂
  • 義重橋(金雞橋)、日新橋(富狗橋)

哨船頭

  • 蓮光寺
  • 富貴市場
  • 水上警察署
  • 明照寺
  • 哨船頭郵便局
  • 基隆座
  • 巖亭
  • 台灣商工銀行支店
  • 基隆信用組合
  • 建物會社
  • 憲兵隊
  • 久寶寺
  • 大正棧橋、對馬棧橋
  • 海岸通(中正路)、日新橋通(義一路)、義重橋通(義二路)

鼻子頭

  • 水產會社
  • 基隆第二小學校 (今 中正國小)

三沙灣

  • 陸軍官舍
  • 弘法寺

二沙灣

  • 稅關官舍

大沙灣

  • 台灣軍經理部出張所
  • 陸軍官舍
  • 川上記念館
  • 基隆海水浴場
  • クルベ濱
  • 佛人墓地(法軍墓地)
  • 基隆偕行社
  • 基隆要塞司令部、火藥庫
  • 惠比壽大神
  • 巖亭支店
  • 平和公園
  • 吉井鐵?工場
  • 日東製冰會社
  • 水產會社鰹節工場
  • 吉岡鰹節工場

2022-03-28

基隆已消失建築5:基隆憲兵分隊

現在位在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義一路的憲兵指揮部「基隆憲兵隊」,在日治時期也是陸軍憲隊的所在,而且有一棟十分漂亮的紅磚廳舍,雖然此建築已經拆除改建,但憲兵隊設置在此處也已超過了一百年的歷史。

  • 基隆憲兵分遣隊:基隆市日新町二丁目6番地
  • 現在的基隆憲兵隊: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3號

基隆憲兵分隊
基隆的憲兵隊廳舍:以前(左)、現在(右)
來源: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日治時期在臺灣的憲兵編制經過數次編動,在基隆的憲兵分隊在1897年9月是「第八憲兵隊」下的分隊、在1898年11月是「第十三憲兵隊」下的分隊;可以確定的是,基隆憲兵分隊在1901年5月時,已設置在了基隆哨船頭街,並且在頂雙溪街也設有憲兵屯所。在1904年3月時,全臺灣的憲兵隊合併為「第十三憲兵隊」,原本的基隆分隊則便成臺北憲兵分隊下的「基隆憲兵分遣所」。

當基隆憲兵分遣所在哨船頭街的時候,其廳舍是使用既有的臺灣人建物。之後因建物老舊,加上日新橋通的陸軍宿舍(將校官舍)搬遷後產生的空地,基隆憲兵分遣所便遷至此處,新廳舍約在1911年動工 ,為紅磚造的三層樓建築,正面對著十字路口。此處附近也有多個重要的公共設施,包含基隆俱樂部(1913?)、基隆公會堂(1915)、台灣銀行基隆支店(1916)、基隆武德殿(1923)、基隆市役所(1932)。在1920年9月,基隆憲兵分遣所升格為「基隆憲兵分隊」,直到二戰結束。

在二戰後,原本的憲兵分隊廳舍改由中華民國國軍的憲兵隊使用,並大約在1960年拆除,改建成現在的樣貌。

基隆憲兵分隊位置
基隆憲兵分隊位置(1945)
來源:中央研究院
基隆憲兵分隊
基隆憲兵分隊,左側是市役所
來源:山崎鋆一郎,《臺灣的風光寫真帖》(1930)
基隆憲兵分隊
基隆憲兵分隊廳舍
來源: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基隆市全景
東側可見憲兵分隊,西側是台銀支店,而此時尚未建市役所
來源:山本三生,《日本地理大系第十一卷臺灣篇》(1930),中央研究院藏

基隆已消失建築2、3、4:基隆重砲兵大隊、基隆衛戍病院、忠靈殿(千人塚、招魂碑)

基隆市區跨過鐵路往南的獅球嶺是日治時期的軍事重地,曾設有「基隆重砲兵大隊」(後來變聯隊)和「基隆衛戍病院」(後來變陸軍病院)。在重砲兵大隊的東南方的鐵道附近,則曾設有「忠靈殿」,殿內有紀念台灣守備隊的「招魂碑」,及紀念近衛師團的「千人塚」。

基隆重砲兵聯隊的基地現在是成功國宅、光華國宅等民宅,衛戍病院是成功國小,而相關的碑則還存在著。

基隆重砲兵聯隊、陸軍醫院:1945年vs2015年
地圖中可見忠魂碑、千人塚
來源:開放博物館,基隆市名所案內圖(1932)

2022-03-26

台南郵便局、溫陵媽廟、商工銀行支店的土地移轉與變遷

台南郵便局

曾經存在的「台南郵便局」是台灣建築史上的經典,它是由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0年落成。那麼,在它完工之前的台南郵便局是什麼樣子呢?接著就來說一說台南郵便局的故事。

台南郵便局
台南郵便局

在日治時期最初的行政廳舍,都是沿用清治時期既有的建物,例如:台南縣廳在台澎兵備道署、衛戍病院在蓬壺書院、公學校在孔廟、陸軍營舍在考棚等等。台南郵便局最早是1895年10月24日設立的「第十野戰郵便局」,是台灣總督府實施軍政時期的暫時性郵便設施,應該就是借用了在上橫街46號的「溫陵媽廟」,在1896年的地圖上已可見到郵便局標示在此。此野戰郵便局在總督府於1896年4月1日實施民政後,改為「台南郵便電信局」,管轄範圍包含了台南縣、鳳山縣、澎湖廳。

溫陵是福建泉州的別稱,而溫陵媽廟是由泉州人在雍正年間設立,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在光緒初年擴建了後殿、左右兩廊及戲台,是府城規模不小的廟之一。在日治時期的土地調查時,由於需要登記管理人,便由泉州人推舉三郊的組合長許藏春所管理。

1898年1月,台南郵便電信局的電信課,從原本較郊外的位置,遷到了溫陵媽廟對面,此處原本是溫陵媽廟的戲台。

溫陵媽廟
位在溫陵媽廟的台南郵便局郵便課
來源:紀念台灣寫真帖(1915)

台南郵便局位置
可看到郵便局的郵便課(左)、電信課(右)相對
來源:市區改正台南市街全圖(1907年)
1907年4月1日,台南郵便電信局改稱「台南郵便局」。隨著台南市街發展,台南郵便局的空間逐漸不敷使用,而當局也一直有在討論另建廳舍的計畫。在1907年3月,台南郵便局廳舍的工程列入了當年度的預算,預計興建的基地即位在當時郵便局南側的路口。接著,約在同年底拆除了預定地上約20戶的民宅,並在1908年3月動工。

另外,在土地被徵收的地主中,貯蓄銀行跟台南郵便局交換了原本是溫陵媽廟戲台的土地,並暫時到此與電信課共用辦公;博愛醫院則是在1909年9月搬到了位在五帝廟街、原本是作藤田醫院使用的房舍。

第一期台南郵便局工程在1910年3月25日完工,並在27至29日開放民眾參觀,在4月1日開始營運。此建築由森山松之助設計,台北杉井組承攬工程,總經費102,930圓。第二期工程則是本來也要一起興建的郵便局倉庫,但因為經費的關係而延期,使得郵便局仍借用廟的部分空間作為倉庫;倉庫後來才在1911年12月動工,隔年完工,也是紅磚造的兩層樓建築,工程則是由高石組承攬,工程費26,000圓。

在郵便局完工後,舊郵便局在1914年4月1日歸還給了溫陵媽廟方,而廟的戲台則是成了台灣貯蓄銀行台南支店。

台南郵便局
台南郵便局
來源:台灣通信協會雜誌(1918)
台南郵便局
台南郵便局
來源:Wikipedia
台南郵便局側面
台南郵便局西側外觀

台南郵便局在1944年,局內設有庶務課、郵便課、貯蓄課、電信課。台南市內當時的其他郵便局還有:

  • 台南驛前郵便局
  • 南清水町郵便局
  • 南西門町郵便局
  • 南大宮町郵便局
  • 安平郵便局

在台南市外側的新豐郡的郵便局則有:車路墘郵便局(製糖所內)、三崁店郵便局(製糖所內)、關廟郵便局。

台南市大宮町郵便局
台南市大宮町郵便局
來源:台灣遞信協會雜誌(1935)

台南郵便局的電話範圍及費用
來源:台南州電話帖(1937)

從1945年的空照圖中,可看到台南郵便局西側的倉庫有受到美軍空襲損毀,郵便局主廳舍則應該沒有受到波及。二戰後,主廳舍作台南郵局,倉庫則是作台南電信局;而電信局先是在1957年拆除,改建為目前四層樓的建築,當時作為電信局營業廳暨自動交換機房,是由金長銘所設計,目前是中華電信的營業處。

台南郵局則是先在1971年底搬到了台南車站前的成功路上,而舊郵局廳舍在1973年拆除,目前是中華電信機房。

台南郵便局位置
台南郵便局周邊設施
來源:台南航照圖(1948)
戰後的台南郵便局
戰後的台南郵便局
來源:Wikipedia
台南郵便局現況
台南郵便局倉庫(左)與台南郵便局(右)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溫陵媽廟

溫陵媽廟在郵便局歸還後,就由廟方進行了改建(或修繕),在1914年8月完工,舉辦了盛大的慶祝祭典。另外,溫陵媽廟在之後也曾將部分空間出借,在1916年作為國語夜學會的場所,以及台南第一公學校在蓋新校舍,舊校舍孔廟又在修繕的期間的四年級、六年級臨時教室(五年級在西來庵),在1919年則曾是錦町打疫苗的場地。

在日治末期的1941年,三郊被台南州下令解散,而三郊的資產則被出售,溫陵媽廟被賣給了「延平公司」,並大概在1957年後拆除。溫陵媽廟的神明之後暫時寄在營仔腳朝興宮,與其合祀。延平公司在後來買了濟生街的土地,贈與溫陵媽廟、朝興宮,兩廟而後在1964年合建了「朝興宮溫陵廟」。

溫陵媽廟的舊址,目前是一般的民房。

溫陵媽廟
可能是郵便局遷出、改建後的溫陵媽廟
來源:台南州祠廟名鑑(1933)

台灣商工銀行台南支店

台灣貯蓄銀行台南支店在1902年2月開業,位在當時台南郵便電信局南側的做箴街,後來因台南郵便局廳舍動工,於是跟郵便局換地,換到當時舊郵便局對面、原本是溫陵媽廟戲台的地方(廟方無奈無法討回來)。新的銀行事務所則在1912年5月改建,7月底完工,而台灣貯蓄銀行也在同年併入台灣商工銀行,此處便成為「台灣商工銀行台南支店」。

二戰後,台灣商工銀行成為「第一商業銀行」,而下圖建物已在之後拆除改建,此處目前是第一商業銀行台南分行。

台灣商工銀行台南支店
台灣商工銀行台南支店
來源:台南市大觀

2022-03-25

台灣舊照片、舊地圖資源網站整理 (持續更新中)

網路上之前也有人整理過台灣相關文史資料庫,這幾年來有的有更新,有些已經不能用了,以下整理臺灣文史相關的資料庫,大致分為舊籍資料、舊地圖、舊報紙、舊照片,歡迎再補充其它的來源。

舊籍資料


舊地圖

  • 中研院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台灣、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基隆、淡水、新北、彰化、嘉義、花蓮、桃園、宜蘭、新竹、屏東、金門、鹿港、六堆、秀姑巒溪)


舊報紙


舊照片

  • 高知工科大学総合研究所博物資源工学中心 - 鳥居龍藏資料保存推進協議會 - 鳥居龍藏的臺灣調査 (多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影像)


各縣市舊照片


戰後初期美軍拍攝照片


綜合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數位典藏服務網 (含舊照片、日文舊籍、二戰後初期報紙)



1888年日本陸軍繪製基隆、淡水、大稻埕、艋舺、台北地圖

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LOC)典藏,日本陸軍步兵小澤德平(Ozawa, Tokuhei)中尉於1888年(明治21年、乾隆14年)繪製的《廣東湖南江西湘蘇台灣旅行圖》,除了有台灣的台北府及較詳細的基隆、淡水、大稻埕及艋舺,還有中國的耒陽縣、衡州府、湘鄉縣、湘陰縣、常德府、灃州、華容縣、岳州府、九江府、南康府地圖。

下面僅列出台灣的地圖,中國其它地區可見:https://www.loc.gov/item/92682908/https://www.loc.gov/item/92682907/

台北府之圖
台北府之圖部分(1888年5月)
來源:https://www.loc.gov/item/2002626732/
滬尾一名淡水港市街及兵備之圖
滬尾一名淡水港市街及兵備之圖部分(1888年5月)
來源:https://www.loc.gov/item/2002626732/
基隆一名雞籠港市街及兵備之圖
基隆一名雞籠港市街及兵備之圖部分(1888年5月)
來源:https://www.loc.gov/item/2011458821/
台灣北部台北府雞籠港圖
台灣北部台北府雞籠港圖部分(1888年4月)
來源:https://www.loc.gov/resource/g7823hm.gct00286/?sp=12

基隆已消失建築1:基隆郵便局變遷&義重橋街的巷弄紋理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基隆最早的華麗廳舍

中日雙方在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後,確定將台灣及澎湖割讓給日本,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隨後率領近衛師團從旅順前往台灣,並在1895年5月31日從澳底登陸台灣,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開端。

基隆在日治時期最早的郵局,是1895年7月9日公告設立的「第一野戰郵便局」,與台北的「第二野戰郵便局」、中壢的「第三野戰郵便局」在同時設立,是台灣本島最早的臨時郵局設施(日軍先於1895年3月27日,在媽宮城內開設了野戰郵便局)。

臺灣總督府在廢除軍政,改實施民政後,第一野戰郵便局在1896年4月1日改為「基隆郵便電信局」,此時的郵便課位於三沙灣庄清治時期的基隆海關,電信課位於石牌街的家屋;而在同年10月,郵便課也移轉到了石牌街。

之後,基隆郵便電信局在「義重橋街」蓋起了新的廳舍,並在1898年7月完工,是當時基隆最華麗的建築(其他設施大多仍使用清治時期的建物),外觀與台北郵便電信局幾乎一樣,而此時的地址是「基隆街義重橋74番戶」。而後因郵便業務量增加,電信課機械室及事務室在北側另蓋了獨立廳舍,於1899年4月完工。

另外,由於當局有意要帶動基隆哨船頭一帶的發展(有許多基隆港工程填出來的土地),在幾乎與郵便電信局搬到新廳舍的同時,基隆辨務署在1898年7月24日,從基隆車站附近的罾仔藔街移轉到義重橋街。此處原本是清代的「統領衙門」,就位在郵便電信局正對面,使義重橋街成為了基隆的行政中心,之後的台灣銀行支店、公會堂、市役所、憲兵分隊等設施也設/遷到了這附近。

基隆郵便電信局
基隆郵便電信局電信客機械室(左),郵便課(右)
來源:基隆郵便電信局統計書,1905年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
基隆郵便局舊廳舍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配置圖
舊基隆郵便局配置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平面圖
舊基隆郵便局廳舍平面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第一代基隆郵便局電信分室平面圖
舊基隆郵便局電信分室平面圖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台北郵便電信局
1898年5月27日落成的「台北郵便電信局」
來源:Wikipedia

第二代基隆郵便局:基隆港東岸的地標

1907年4月1日,台灣總督府新訂了「臺灣總督府郵便局官制」,基隆郵便電信局於是改為「基隆郵便局」。基隆郵便局在之後因業務擴張,空間逐漸不敷使用,因此有了另建廳舍的規劃。在考量內、外地郵務配送的方便性,以及台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至基地現場勘察後,在1909年5月選定在基隆港東岸規劃華麗的廳舍,並且能讓進出基隆港的旅客的眼睛為之一亮。遷建郵便局的規劃在確定後,原本在目前郵便局前方的計畫道路也因此撤銷。另外,新郵便局基地上的「台灣銀行基隆支店」,則在之後搬到了基隆支廳西側的街廓。

新廳舍基地的西半部也是基隆港填海工程造陸的一部分,而第二代基隆郵便局在1911年初動工,1912年4月17日完工。建築是由近藤十郎設計,建築中央入口具有一圓頂及四對雙柱,兩翼為具辰野式紅白水平飾帶的拱廊,而南翼有一塔樓,整體呈不對稱的形式。郵便局正面是電信櫃台,右側是掛號櫃台,左側設有公共電話;工程由台北高石組承攬,土地徵收費17,348圓,廳舍的工程費用82,315圓,附屬工程6,900圓。基隆郵便局在同6月9日舉行落成式,7月8日遷入營運。

基隆郵便局
基隆郵便局
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基隆郵便局
基隆郵便局
來源: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基隆郵便局
基隆郵便局
來源:Wikipedia

對於基隆郵便局的設計,就連畫家石川欽一郎也讚嘆不已,認為郵便局的圓頂呼應了後方丘陵的曲線,單邊的高塔則使整體造型富有變化,而銅瓦屋頂的暗褐色也搭配了綠色的丘陵,在波光的倒影以及後山的雲霧之下,彷彿就是東洋的威尼斯;並建議在郵便局前方廣場,可設立大理石雕像,或像是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立柱,更能添加整體美觀,而前方日新橋未來的改建,則需要謹慎地設計,以免減損基隆郵便局的美。

石川欽一郎 - 基隆郵便局
石川欽一郎所畫的基隆郵便局(1926)
來源:薇薇的天空

第二代基隆郵便局作為基隆港東岸的地標,呼應了基隆港對面在1908年落成的基隆車站,而基隆郵便局的波止場出張所也在1912年,從舊基隆車站搬到新基隆車站前,與之後完工的大阪商船基隆支店(1914)、日本郵船基隆支店(1915),共同形塑了基隆港作為北台灣進出門戶的入口意象。

註:波止場在日文中也作「埠頭」,為碼頭、渡口的意思。

基隆車站
松崎萬長設計的基隆車站
來源:Wikipedia

基隆郵便局波止場出張所
左邊建物是基隆郵便局波止場出張所
來源: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舊基隆郵便局之後改為其它使用,後來拆除改建為「基隆郡役所」,在1921年完工;原址現在是信二路停車場、基隆市防災大樓。舊郵便局北側的電信課機械室,則是變成了基隆第一家西洋料理店「自由亭」。

基隆郵便局在二戰結束前的地址是「基隆市元町一丁目1番地」,編制有庶務課、郵便課、鐵道船舶郵便課、軍事郵便課、貯蓄課、電信課,並管轄波止場郵便出張所、濱町郵便出張所(1934-)、水返腳郵便出張所(1906-1914)、新岸壁出張所(1931-1934)、岸壁出張所(1934-1937)。

基隆郵便局的通話地區及費用
來源:台北州下各局電話帖,1936年

在二戰時,基隆郵便局不幸在1945年因美軍空襲被轟炸,造成屋頂明顯的損毀。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僅將建築稍微修葺,作為「基隆郵局」繼續使用。1968年10月28日,基隆郵局的營業組、包裹組、郵件收發組、局長室及管理單位暫時遷到了市內其他地點以繼續業務,基隆郵局則在之後拆除,現址目前是基隆愛三路郵局與中華電信機房。

話說,基隆郵局西側的「基隆東岸廣場」,原本是基隆港的水域,在戰後填海才變成了陸地,此處在蓋上了建物後,也使得基隆郵局不再是進港時會看到的明顯地標。

遠方可見被炸毀的基隆郵便局圓頂(1949年)
來源:Jack Birns,Life Photo Collection
遠方的基隆郵便局(1958年)
來源:James Burke,Life Photo Collection
基隆郵局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基隆郵局改建後的郵局大樓
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義重橋街

在找基隆郵便局相關資料的時候,也發現了第一代郵便局、基隆廳舍之間道路就是「義重橋街」。其得名於南側「義重橋」,是基隆早期少數連接田寮河兩側的橋梁。

從舊地圖中可看到,義重橋街往南經過義重橋後連接石牌橋,往北則會連接到小基隆的哨船頭街。舊基隆郵便局周邊的環境也是很有意思,它對面的基隆(支)廳廳舍,在是清代的「統領衙門」,而衙門後方是一處高起的地勢,上頭是清代的「統領營」,大概是軍營之類的設施,在日治初期是作為陸軍官舍,而統領營以北都還是海。

1885年清法戰爭時的基隆,圖左可見義重橋,而義重橋街似乎尚未形成,或是被毀了
來源:André Salles,https://gallica.bnf.fr/
田寮河北岸,最左邊可見義重橋,接著是義重橋街
來源:基隆築港誌(1916)
義重橋(南岸)
來源:台灣名所寫真帖(1899)

此處的設施雖然後來都歷經拆除改建,但是「義重橋街」還存在著!義重橋是現在的「金雞橋」,在往北過橋之後,義二路和信一路之間「義二路2巷」就是以前的義重橋街,沿著老街繼續走下去,穿越信二路,會連接到「信二路286巷」,最後抵達義二路,老街的紋理就到這邊暫時中斷,基隆其他的老街紋理之後再來研究研究

最後,再講一下義重橋街地區的行政區劃演變。「義重橋街」在1901年時,是基隆廳下的街庄之一,在1903年11月1日與其它的街合併成「基隆街」,而義重橋則改為基隆街下的土名「義重橋」,範圍是信一路到信二路,以及基隆神社、基隆醫院一帶。1931年10月1日設立的「義重町」,範圍變成了北長條的形狀,大概是義二路到東側的山腳下,約等於目前地籍上的忠義段範圍。

基隆港工程前,基隆郵便局的周邊環境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
新、舊基隆郵便局、義重橋街位置圖
以前的義重橋街,是現在的義二路2巷
義重橋街現況,一旁的信二路停車場是第一代基隆郵便局舊址
來源:Google Maps

參考資料

  • 臺灣日日新報
  • 基隆郵便電信局統計書,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