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基隆已消失建築36:基隆鄉土館、清代海關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後,基隆在1863年開港通商,於是在基隆東岸的二沙灣也出現了類似洋行的建築,其建築特色為具有能遮風避雨的拱圈迴廊,加上傳統閩南式屋瓦。在基隆的這些洋行或事務所集中在二沙灣,是因為當時基隆港尚未疏濬,船隻無法在深入停靠在主要市街附近,而位在市區外側,也能與當時衛生環境較不佳的市街環境區隔,或許對於外國人也比較舒適,而清代的基隆海關也設在此處。

這些海關跟洋行大約建於1864年(同治3年),並沿著海岸線排列。在甲午戰爭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從澳底登陸台灣,並先北上前往瑞芳、基隆,之後再到台北以及陸續南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基隆的時候,就是待在清代的海關建築(後來拆除),因此之後這裡被指定為御遺跡地,並設有紀念碑,而紀念碑隔壁棟建築則在後來成為稅關官舍,再被改為基隆鄉土館,展示基隆相關的史料文物。

  • 基隆鄉土館:基隆市入船町四丁目1番地
  • 現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166號

清代基隆海關建築:之後改為稅關官舍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895年6月3日從瑞芳抵達基隆,並開始與基隆的義軍交戰,逐漸佔領基隆市街,約在同日下午5點20分進駐義重橋北側的統領營,在周邊的山上,也約在同時升起了日章旗,並響起了天皇陛下萬歲的呼聲,代表基隆已大致平定。在隔日的6月4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移駐二沙灣的西側第一棟的舊海關,此兩層樓建築又有一說原為英國人的事務所兼住家。

在6月4日直到10日早上前往台北的期間,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便是將此海關建築作為近衛師團司令部,並同時作為臨時台灣總督府。之後,此處曾作為水上警察署和稅關,而後因建物腐朽,除了西側第二棟的一層樓建築之外,其他皆被拆除,並改興建稅關官舍。

最右棟曾做近衛師團司令部,是後來的紀念碑位置所在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樺山資紀等人在基隆舊海關
圖中的水上警察署應該是後來的基隆鄉土館
來源:台灣文獻館(1899年)
二沙灣周邊,橘色是稅關所屬用地
來源:台灣文獻館(1915年)

御遺跡地紀念碑:1934年設立,仍存在

在1931年3月,由基隆同風會附設青年會長兼基隆第一公學校校長蔡慶濤發起,在清海關舊址的御遺跡地建設紀念碑,而此紀念碑設立計畫之後在1933年1月,改由基隆市聯合青年團主導,並在有志之士的贊助之下,募得了1,600圓,在1933年7月22日動工,8月底完工,同年9月19日舉行除幕式。

此紀念碑正面正面刻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12字,是由二荒芳德所寫,碑後的碑文則是由台北帝國大學總長(校長)幣原坦所題,由基隆市尹桑原政夫所寫。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記念碑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記念碑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記念碑
御遺跡地記念碑和一旁的像是標示史跡的木樁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地記念碑碑文
基隆北白川宮御遺跡地紀念碑文

稅關官舍改為基隆鄉土館:1934年開館,1935年被指定為史蹟

在基隆御遺跡地紀念碑籌畫設立的同時,位在和平島的北荷蘭城跡在1933年11月26日被指定為國家級史蹟「ノールト・ホルラント城址」,為了保存兼展示考古出土的物件,基隆市役所因此規劃把紀念碑東側的稅關官舍改為展示基隆相關史料的展覽館。

稅關官舍在經整修後做為「基隆鄉土館」,在1934年9月23日設立,10月10日開館,展示了基隆相關的史料,而館長為基隆市役所助役山下若松。在1935年12月5日,基隆鄉土館也被指定為國家級史蹟「基隆舊海關舍營所」。在1936年,基隆鄉土館的土地及建物,正式由中央(稅關)改由台北州管轄。

改為稅關官舍時的外觀(1920年代)
基隆鄉土館全景
基隆鄉土館附近平面圖,可見東側的稅關宿舍、陸軍經理部
來源:台灣文獻館

基隆鄉土館的展覽品大部分為原住民、民俗、動植物相關物品,以及部分與御遺跡地相關和荷西、清治時期的物品,而部份是由熱愛基隆的石坂莊作提供。特別的是,基隆鄉土館展品包含了台北帝國大學教授岩生成一挖掘和平島北荷蘭城址所出土的物品,包含18個完整的青瓷壺、玻璃碎片、石雕、銅幣(永曆、康熙、嘉慶通寶)、鐵器、成年男性骨骸及陪葬品、牛骨、土器碎片、石器碎片。其他的展品包含:

  • 樺山臺灣總督告諭文
  • 近衛師團旅順出發之寫真
  • 皇軍上陸光景之寫真
  • 澳底御上陸能久親王御寫真
  • 基隆御入城當夜臨時泊所的統領衙門寫真
  • 領臺當時的近衛師團司令部寫真
  • 征臺路線及日程圖
  • 基隆港攻略一般經過要圖
  • 基隆三景之基隆的雨
  • 基隆港圖(1895年)
  • 御遺跡地寫真
  • 領臺當時的舊稅關寫真
  • 領臺當時的基隆市、基隆港
  • ベルダン堡壘仰望基隆河及暖暖街
  • 旭岡砲台寫真
  • 社寮島砲台
  • 征臺時使用的大砲
  • 台灣圖
  • 旭岡砲台內的砲彈
  • 東町山挖角到的法軍砲彈
  • 1664年的社寮島
  • 西班牙時代基隆港圖
  • 社寮島北荷蘭城平面圖
  • 西班牙時代社寮島圖
  • 荷蘭時期器皿
  • 濱田彌兵衛事件圖
  • 社寮島的荷蘭、西班牙文書
  • 法軍台灣遠征史所載基隆港圖
  • 台灣島基隆港圖
  • 基隆積雪
  • 草嶺古道虎字碑
  • 三貂嶺題詩
  • 雄鎮蠻煙
  • 採炭禁止碑(汐止下街)
  • 林朝英書一對
  • 台灣民主國司令旗
  • 劉銘傳採炭搬運軌道(部分)
  • 墓地踐踏禁止碑
  • 舉人匾額
  • 汲水告示
  • 金包里蕃祖林安那畫像
  • 金包里蕃祖遠征畫像
  • 金包里蕃祖由來記
  • 凱達格蘭蕃雕刻版
  • 凱達格蘭蕃籾桶
  • 三貂社熟番家屋(部分)
  • 凱達格蘭蕃器皿
  • 土器碎片(大沙灣、社寮島出土)
  • 土器、陶器(社寮島出土)
  • 新社熟蕃土俗器
  • 陶器
  • 首飾、髮飾
  • 紅島嶼的舟(凱達格蘭蕃使用)
  • 楠木製舟(日月潭水社蕃使用)
  • 金包里社蕃契字
  • 蕃人的舟模型
  • 石器(八尺門出土)
  • 生蕃酒壺
  • 社寮島的琉球酒壺
  • 三貂社熟番家屋
  • 陶器碎片
  • 基隆近海貝類標本
  • 硨磲貝(台灣總督府水產試驗船凌海丸在1916年捕獲)
  • 梨本宮在1934年10月造訪基隆採集的貝類
  • 古竹釘(基隆鄉土館原建物使用)
  • 開山神社藏的鄭成功畫像復刻
  • 台北縣廳職員記念寫真(1896年1月1日)
  • 台北縣廳寫真(1895年11月3日天長節)
  • 石器(瀧川公學校、牛稠港、大沙灣、社寮島出土)
  • 怪文字石碑(社寮島出土)
  • 炭坑使用的鐘
  • 八堵的鐵橋材料(據說是來自軍艦畝傍(うねび)的材料)
  • 基隆名所寫真
  • 基隆築港岸壁模型
  • 大敷網、鰹待網
  • 領臺時的義重橋欄杆柱
  • 大水甕
  • 琉球木金庫(大武崙的張礌祖先所有)
  • 基隆舊岸壁寫真
  • 鱟公島寫真

仰皇猷、小早川篤四郎的基隆歷史畫作

另外,在1936年,在基隆經營水產事業的廣田幸平捐給了基隆市役所5,000圓,市役所於是用此經費充實了基隆鄉土館的展品,包含委託小早川篤四郎繪製一系列的基隆歷史畫,以及請台北帝國大學總長幣原坦(御遺跡地紀念碑文也是他所寫)在鄉土館背後的山壁上,題「仰皇猷」三字,以向進出基隆港的旅客展示當局對於皇民化的決心,剩餘的經費則會用在圖書館內的廣田文庫,而山壁上的「仰皇猷」在1936年11月9日舉行除幕式。

仰皇猷
基隆鄉土館背後山壁上的「仰皇猷」
來源:Google Maps

小早川的15幅畫在1937年8月完成,展示在基隆鄉土館內,包含了以下主題:

  1. 御朱印船活躍時代
  2. 西班牙時代聖薩爾瓦多城
  3. 西班牙人的教化
  4. 西班牙和荷蘭的戰鬥
  5. 鴉片戰爭(英船砲擊基隆)
  6. 美國人炭坑調查(培里隨行)
  7. 清法戰爭(在砲台的激戰)
  8. 東鄉元帥和法軍士官約瑟夫·霞飛在三沙灣砲台
  9. 劉銘傳的基隆築港
  10. 劉銘傳的鐵道建設
  11. 皇軍戰鬥部隊澳底上路
  12. 澳底御露營地的北白川宮殿下和樺山總督
  13. 圓窗領與中的御營戰
  14. 佔領獅球嶺
  15. 當時的稅關廳舍附近

另外還有3幅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相關的畫,則預計在之後才會完工,但目前尚無找到相關資訊。話說,小早川篤四郎為了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也被委託繪製台灣歷史畫,共有22幅,現存9幅典藏於台南美術館。

基隆歷史畫──東鄉元帥與約瑟夫·霞飛在三沙灣砲台握手會面(法軍在1885年9月佔領三沙灣砲台時,日本海軍亦有派艦隊監視法軍行動,並曾在三沙灣砲台與法軍會面)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戰後發展

基隆鄉土館和東側的稅關官舍在二戰後應該是由「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接收(1991年改為財政部關稅總局),繼續做為公務人員宿舍使用,但基隆鄉土館的使用情形不明,內部館藏也不知去向。

在稅關官舍東側的陸軍官舍,在戰後則成為陸軍「建實新村」眷村。從拆除前的空照圖和網路舊照片中,似乎仍可看到日治時期的官舍,而此眷村在2015年拆除。目前為空地。

1944年基隆鄉土館周邊
1944年基隆鄉土館周邊
來源:中央研究院
2009年基隆鄉土館周邊
2009年基隆鄉土館原址周邊
來源:Google Earth

此處目前四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的海關宿舍稱作「復興館」,約建於1973年,在1975年完工。一旁的北白川宮御遺跡地紀念碑仍在原處,但正面、背面的碑文都被塗改;至於上方的「仰皇猷」,應該很少人注意到它的存在,而我也是在整理基隆鄉土館資料時,才發現有這東西,讓人覺得非常驚奇。

基隆鄉土館現況
基隆鄉土館現況
底圖來源:Google Maps
白色範圍是基隆鄉土館原址,復興館東側的建實新村已拆除
來源:臺灣通用電子地圖正射影像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