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在日治時期1916年就已經設有水族館,是為了配合舉辦「台灣勸業共進會」而設立,而且是全台灣最早的水族館──基隆水族館,但是這個水族館並沒有維持很久,只運作三年就閉館了。之後,為了配合1935年舉辦的「臺灣博覽會」,在孤拔海水浴場旁蓋了新的基隆水族館,並大約持續到二戰結束,戰後似乎因空襲受損而拆除。
- 第一代基隆水族館:基隆市義重町五丁目3番地→基隆市中正區信六路21號
- 第二代基隆水族館:基隆市入船町四丁目7-1番地→基隆市中正區東海街1號
基隆水族館位置 |
第一代基隆水族館(1916~20):因台灣勸業共進會而設立
台灣總督府為了舉辦「臺灣勸業共進會」,殖產局在1912年就曾提出要設置各種展館,而其中就包含了水族館;但此計畫仍只是構想,詳細地點及規劃皆還未確定。直到1915年,才確定要在台北圓山公園設置動物園,以及在基隆設置水族館。
基隆水族館由臺北廳興建,是利用哨船頭富貴市場的建物改建而成。關於此水族館的設計,則是聘請了鐮田彌次郎負責,因為鐮田有在朝鮮共進會經營仁川水族館的經驗。基隆水族館的基地約1,200坪,建坪約160坪,設有中央噴水池、兩側休憩所和25個水槽(8個淡水槽、15個鹹水槽、2個大槽),展示的魚類除了台灣和中國沿岸的魚、珊瑚、海帶、貝類、龍蝦,還有來自島根縣的海獅、玳瑁、綠蠵龜(日文又俗稱「正覺坊」)。
基隆水族館的工程在1916年3月底時,約已完成了八、九成,是當時日本規模最大的水族館,總經費51,000圓,其中由基隆公益社捐獻了三千多圓;當時其他的大型水族館還有大阪府堺市的水族館、仁川水族館。
由富貴市場改建的基隆水族館 來源:臺灣水產協會雜誌(1916-03-25) |
為了配合台灣共進會的展覽活動,在基隆水族館周邊由木村組所有的空地,也無償就借用給台北廳設置各種賣店,而基隆水族館在1916年4月15日開館,自同年7月9日則開放夜間參觀,營業到晚上九點。基隆水族館展示的物種,除了原本的館藏之外,還有陸續由外界贈送的物種,例如廣東太田總領事贈送的廣西娃娃魚、基隆漁夫吉井治太送的海龜、山家三良買來送給水族館的小鱷魚等。
基隆水族館在1920年8月因暴風雨受損而暫時休館,後來因為經營費用的問題,在同年12月決定永久閉館。之後,水族館原址改回原本的市場,並仍稱為「富貴市場」,在1922年1月13日重新開幕。
第二代基隆水族館(1934~45):因始政紀念博覽會設立
1935年適逢台灣總督府治台40周年(自1895年起算),因此當局便規劃在這一年舉辦盛大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而相關的規劃則在1934年展開。
為了此博覽會,各地也積極在籌備相關的地方館舍,而基隆市也不例外。基隆港灣會與基隆公益社在1934年12月的討論中,決定在孤拔海水浴場設立水族館,之後則陸續向台灣總督府請願和申請相關補助。
第二代基隆水族館的位置在孤拔海水浴場西側,建築由日本工藝社鈴木範三設計,為一棟白色外觀的建築,入口右側設有事務室,左側為標本陳列室,中央則設置大型水槽。基隆水族館設計圖,從海上看過去的角度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
基隆水族館立面圖 來源:台灣文獻館 |
基隆水族館平面圖 來源:台灣文獻館 |
基隆水族館位置,東側是海水浴場 來源:台灣文獻館 |
第二代基隆水族館在1935年6月動工,而原預計在8月3日開館,但因工程受到暴風雨延誤,而延期至8月8日舉行開館式,8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為了基隆水族館的開館儀式,還從日本請來了兩位年輕海女,19歲的西三千代、18歲的伊藤ノブ,在基隆水族館進行潛水表演,而兩位也曾在神戶博覽會的水族館表演過。
基隆水族館正面 |
基隆水族館正面 |
基隆水族館及參觀民眾 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
二戰後發展
基隆水族館在二戰時的狀況不明,據說有受到空襲損毀,因此在戰後廢棄,而東側的海水域場則在1966年被填平,改作基隆港東岸貨櫃儲運場的一部分(周邊地景在戰後改變頗大)。
基隆水族館原址的中式建築應是在1975年完工,是由基隆港務局工務組設計課設計的「基隆港務分公司員工訓練所大樓」,由於其外觀明顯的中式風格,因此又有「小圓山飯店」的稱呼。
基隆水族館周邊設施(1944年) 底圖來源:中央研究院 |
基隆水族館原址 底圖:農航所正射影像 |
基隆港務分公司員工訓練所現況 來源:Google Maps |
參考資料
- 臺灣最早的水族館基隆水族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